
欢迎咨询
0531-62335966
0531-62335968
职业卫生评价报告网上公开信息表
项目名称 |
淄博德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清洁无铅汽、柴油生产项目 |
|||
建设单位 |
淄博德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人 |
徐晓军 |
|
地理位置 |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台湾工业园 |
|||
项目简介 |
淄博德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02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企业法人汪凯,注册地址为高青县高城镇台湾工业园。主要从事高清洁无铅汽、柴油的生产与销售。该公司年产20万t高清洁无铅汽油、柴油生产建设项目于2014年7月3日取得了《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证明》(登记备案号:高发改投证(2014)47号),建设地点为淄博市高青县台湾工业园,占地面积20000m2,总投资8750万元,年产20万t高清洁无铅汽油、柴油。 拟建项目在建设及投入运行后,可产生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目录》(2012年版),结合其原辅材料、产品、生产工艺辨识,拟建项目属于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归类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淄博德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9月委托山东鼎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年产20万吨高清洁无铅汽、柴油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
现场调查专业技术人员:张霞、闫甫、崔晓明、王殿玺 时间2014年9月12日 现场采样专业技术人员:采用类比资料,无现场检测 陪同人:徐晓军 |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 |
化学物质类:丁烷、戊烷、正己烷、甲基叔丁基醚、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氮氧化合物、柴油、汽油、石脑油、一氧化碳等。 粉尘:电焊烟尘等。 物理因素类:噪声、工频电场、紫外辐射等。 |
|||
检测结果 |
采用类比资料,无现场检测 |
|||
评价结论 |
本评价报告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类比企业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有关标准和要求,对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辨识分析,对职业病危害程度及拟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评价,得出以下评价结论。 1)根据工程分析及类比调查分析,本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 化学物质类:丁烷、戊烷、正己烷、甲基叔丁基醚、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氮氧化合物、柴油、汽油、石脑油、一氧化碳等。 粉尘:电焊烟尘等。 物理因素类:噪声、工频电场、紫外辐射等。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拟建项目属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确定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 2)拟建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生产工艺成熟,机械化、自动化控制程度高,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 3)根据本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评价及类比调查分析评价,本项目在落实可研报告、本报告提出的各项防治措施后,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浓度(强度)范围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 4)建设项目在可研报告中提出了切实可行防护措施,但不够全面,在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辅助用室等方面尚存在不足。本报告在其基础上提出了补充措施,供企业在今后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参考实施。 5)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物料装卸、样品采集、设备检修时的气体置换,均会导致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浓度升高,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拟建项目基本执行了我国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有关规定。拟建项目在采取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本评价报告所提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各主要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浓度(强度)范围和接触水平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
|||
评价建议 |
一、工程技术措施 1噪声防护措施 1)空氮站、消防泵房单独布置,设置隔声门窗,控制噪声源。 2)设置操作工休息室,降低职业危害。 2化学毒物防治措施 1)设置油气回收装置,装、卸车时通过油气回收装置对排出的油气进行回收,避免无序排放。 2)物料及产品含有的高毒物质主要为苯、硫化氢,在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检测信号均传输至集中控制室。苯、硫化氢的预报值设为5mg/m3,警报值设为10mg/m3。 3)巡检工人及现场维修工应佩戴便携式有毒气体报警仪。 4)在化验室设置通风橱;样品必须存放于样品橱,化学试剂必须存放于试剂橱,试剂橱、样品橱应设置通风装置。化验室内还应设置冲淋洗眼装置。 5)装卸车区应安装高液位报警器及紧急切断装置。 6)化验员采集样品应采用密闭采样法。 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1)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当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2)企业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应在项目投产前应对职工进行岗前培训,项目运行期间对在岗职工进行定期培训。 4)项目投产后企业应每年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机构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每三年进行一次现状评价。同时,企业应配备相应的便携式检测仪,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日常监测,预防中毒事故发生。 5)企业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后的健康检查,并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6)企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7)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等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高毒物质(苯、硫化氢)设置告知卡。 8)加强对物料罐区的巡检,防止物料的跑冒滴漏。 三、应急救援措施 1)厂区内配备急救箱、正压呼吸器、急救药品及担架等急救设施。 2)厂区内设置风向标、储罐喷淋设施、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装置、应急通道等应急设施。风向标设置在储罐上方醒目位置,在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正常情况下不得占用应急通道。 3)装卸区、化验室内设置喷淋洗眼器。 4)针对该生产项目及系统配套设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专项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对职工进行一次应急救援培训,学会并熟练应用空气呼吸器和心肺复苏抢救技术,提高职工的自救互救能力。 5)与附近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签订急性突发事件救治协议,确保事故发生时的人员救治工作,并公布联系方式。 6)在试生产阶段制定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四、职业健康监护 1)建立职工健康检查与诊治制度,对作业工人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工人从事与禁忌证相关的作业。 2)职业健康检查要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3)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和项目要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进行。 4)建成投产后要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患者,要及早调离原有害岗位。 5)依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完善职工健康监护档案,长期保存,未进行离岗前健康检查,企业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五、辅助用室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苯、硫化氢等高毒物质,车间卫生等级属于3级,应设置职工浴室、更/存衣室、职工休息室、厕所、食堂、应急救援站等相应的辅助用室。 1)在厂区设置集中浴室,浴室内一般按4个~6个淋浴器设一具盥洗器。淋浴器最多每9人配备一个。 2)更/存衣室,便服室、工作服室可按照同柜分层存放的原则设计。更衣室与休息室可合并设置。更衣柜数量设计计算人数应按劳动者实际总数计算。 3)厕所不宜距工作地点过远,并应有排臭、防蝇措施。一般应为水冲式,同时应设洗手池、洗污池。寒冷地区宜设在室内。除有特殊需要,厕所的蹲位数应按使用人数设计。 男厕所:劳动定员男职工人数<100人的工作场所可按25人设1个蹲位,小便器的数量与蹲位的数量相同。 女厕所:劳动定员女职工人数<100人的工作场所可按15人设1个~2个蹲位。 4)就餐场所的位置不宜距生产单元过远,但不能与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作场所相邻设置,并应根据就餐人数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就餐场所及所提供的食品应符合相关的卫生要求。 5)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休息室。休息室内应设置清洁饮水设施。 6)应急救援站设在厂区内或与场外应急救援机构签订救援协议,应急救援机构应就近选择。应根据岗位毒害情况配备防毒器具,设置防毒器具存放柜。防毒器具在专用存放柜内铅封存放,设置明显标识,并定期维护与检查,确保应急使用需要。企业还应制定应对突发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预案。 六、个体防护措施 1)公司要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 11651-2008)和《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AQ/T 3048-2013)的要求,制定本公司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标准,并建立发放台帐,做好发放记录。 2)加强个人防护知识培训工作,同时加强监督力度,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七、项目施工期间的防护措施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毒物、噪声,应采取如下防护措施: 1防尘、防毒措施 1)运输施工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必须采取密闭措施,实行密闭车辆运输,防止运输过程发生逸散或泄漏情况。 2)砂石搅拌使用砼车搅拌,再运回施工场地使用,以减少混凝土搅拌扬尘。 3)对砂石料、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进行遮盖。 4)大风天气停止土方施工作业。 5)施工中应注意减少表面裸土,开挖后及时回填、夯实,做到有计划开挖,有计划回填。 6)电焊、打磨、水泥搅拌等粉尘浓度高的工序佩戴防尘口罩。 7)油漆喷涂、防水作业、防腐作业时,为操作工人配发防毒口罩,加强个体防护,降低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2防噪声措施 1)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工具,如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同时尽可能采用施工噪声低的施工方法。禁止使用高噪声柴油冲击打桩机、振动打桩机等。 2)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减少噪声的影响。 3)噪音强度高的工作岗位配发耳塞,加强个体防护措施。 3防紫外辐射措施 接触紫外辐射的主要为电焊工,应为电焊工配发焊接面罩、防护手套,以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